Wednesday, August 8, 2007

元朗狀元

會校放榜,狀元向來都是名校的專利
男拔女拔,聖保羅,皇仁,華仁......
近年多了一些”非傳統名校”跑出
去年大bb的母校元朗鄉議局出了位十優師弟
今年元朗盧幹庭出了個14歲九優一良女狀元
據說更會拔尖入大學醫學院呢!可真年少有為~

看到元朗成為了一個”非傳統”的狀元搖籃
真的很開心
說它”非傳統”,是因為我相信元朗的學生跟九龍塘的學生不同
不是說誰高誰低,只是很不一樣

當九龍塘大文小時候家裡的爸媽跟他說英文的時候
元朗小明在看著無線中文忍者亂太郎
當九龍塘大文五歲開始跟大師習琴的時候
元朗小明在打遊戲機,沒遊戲機的看電視,乖一點點的看教育電視,看了一遍又一遍
當九龍塘大文登入了名校之門
元朗小明入了寂寂無名的中文中學
當九龍塘大文在充滿龍爭虎鬥的學校中爭札
元朗小明輕輕鬆鬆的諗諗書,玩玩活動,談談戀愛
會考了
九龍塘大文當了十優狀元
元朗小明拿了十分,原校重讀
然後畢業了九龍塘大文已經百鍊成鋼,成了一個好世故,面面俱圓,注定成功的人
而元朗小明入了IVE,前途一片迷惘

這當然不是所有人的寫照
但是差不多的也不少吧
九龍塘大文 和 元朗小明
結果不同
幾個西鐵站的分隔
對一個小孩或少年來說,是另外一片天空
或者十歲的元朗小明永遠都不能想像同樣是十歲的九龍塘大文已經八級琴了
誰也不能說誰錯
只是生活環境不同,所以結果不同
當然還有很多因素
所以上帝造的人個個也不一樣吧

今天,在元朗的天空出現了一個令人驕傲的狀元
她背後用了多少的努力才實現到
難以想像
最高興的是
有了這個榜樣,或這元朗的天空再不一樣了

1 comment:

行運超人 said...

我都覺得14歲狀元的故事很感人。
草根階層孩子的成功,實在是得來不易。

「幾個西鐵站的分隔,對一個小孩或少年來說,是另外一片天空」很喜歡這句,也令我想起了Wyman筆下的「曼谷瑪利亞」:「只一個姓氏之距,卻似在命運兩極,當中有個有資格更高級嗎?同樣都叫瑪利亞,同樣都信瑪利亞,同樣得到溫飽一樣每天修甲購物嗎?為何一個注定半生看腳下陸沉曼谷,又有一個卻直飛東京沿路買奢華……」
差之毫釐,謬之千里,無奈人的命運就是這麼的一回事。